聆听名师教诲 感悟育人情怀 交流产生智慧——记“立德树人”实践路径与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19日活动 发布日期:2019-11-20
伴着寒风过后明媚的冬日阳光,天津科技大学“立德树人”实践路径与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开始了11月19日的研修活动。 19日的研修活动分三部分:上午听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徐文杰副教授分享《工程地质》课程思政建设案例,下午听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殷雅俊教授“师生教学研之路探索”特邀报告,晚上研修班学员一起交流分享。 徐文杰副教授以“清华大学‘三位一体’育人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思考与实践——《工程地质》教学改革与实践”为题,向全体学员进行了案例式分享。首先,徐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育人理念、清华大学《工程地质》课程沿革、基于Mooc的混合式课堂等背景性内容,指出了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思政”和“三位一体”是时代需求、为什么进行混合式教学以及怎样设计混合式教学等。其次,徐老师重点介绍了在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中,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针对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徐老师分别介绍了教师如何通过线上课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找到兴趣点、寻找创新点,学生如何通过线上课程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教师如何组织线下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学生如何完成小组作业、怎样进行小组展示等混合式教学的细节问题。最后,徐老师跟学员们分享了混合式教学中的问题以及他对于问题的思考。案例分享过程中,徐老师抓住了教师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通过详实的案例展示,启发学员要通过混合式教学把知识融入到学生思想中,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创造力,最终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理念。 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殷雅俊教授向学员做了题为“师生教学研之路探索”的特邀报告。殷雅俊教授从Griffith断裂理论这一问题出发,为大家讲解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使得教学研进入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轨道。首先,殷教授被这一问题吸引,随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随着这一问题的突破,殷教授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从Griffith的启示到“算出来”的不变性,奇迹般的“归一化”,关于公理化的思想,数学家与艺术家思想的一致性,数学中的美与深刻性的统一。其次,殷教授分享了更为具体的案例:“跨学科的追问:蜻蜓为什么飞得好”、“师生共同培育的那棵‘最小树’”,“师生共同绘制的‘分形雪花’”,“为什么大自然选择了(9+2)”等。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研究进展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促进了教学。殷教授的报告从阿兰•阿诺德•格里菲斯讲到了培根和笛卡尔,从布尔巴基学派的“公理”讲到后印象派大师塞尚、荷兰艺术家埃舍尔……最后讲到先驱们的思想,永远值得珍惜;无论何时,都要记得向经典致敬。报告中,殷教授巧妙地避开了力学枯燥的定义,深入浅出地讲解数学、力学、几何的原理与绘画艺术的结合,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思想。殷教授独辟蹊径,打破常规,从哲学与艺术的角度来探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感悟出教学之道和科研之道。殷教授的报告,大开大合,既幽默风趣又睿智深刻,让在场学员切实体会到“把理性和实证结合起来,让自己的思维达到新高度,进而引导学生的思想努力达到相应高度”、“人文社会科学决定了你的科学研究能走多远”等科学研究中的基本信念。 晚上19:00-22:20,全体学员在住宿地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交流分享。交流中,有的学员分享了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经验,例如怎样引出教学主题、怎样应用智慧教学工具设计教学、怎样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有的学员讲述了作为高校教师的体会和感悟,例如怎样在不同情绪下做不同的事情、如何尽快转变满堂灌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学生是好学生等;有的学员讲述了研修的体验,例如研修对教学和科研的促进、专家报告对思想的启迪、各种案例对教学改革的启示等;有的学员则分享了课程思政的经验,例如怎样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怎样根据学生问题因势利导等。通过交流分享,学员们表示真切感受到了彼此对于教学的热情,真正倾听到了有益于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思路,真心感谢学校给予的研修机会,一定以更饱满的热情圆满完成后面的研修任务。
撰稿:胡海涛 胡亚萍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