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科研提升工作坊,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教师代表参加Elsevier科研能力提升系列工作坊



发布日期:2017-10-17

    近期,作为我校分享天津大学“师资创新与职业发展培训课程”之一,我校来自化工与材料学院的赵晓昱与来自海洋与环境学院的徐文喆、张桂成、韩学凯共四位老师,一起参加了在天津大学北洋校区举行的“Elsevier-科研能力提升系列工作坊”暨Author Workshop和Future Editor Workshop培训。主讲为Elsevier出版集团高级出版人Henri van Dorssen先生和出版部门高级经理孙岩女士。

    上午,Henri van Dorssen先生和孙岩女士分别跟大家分享了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一般流程,通俗易懂的从如何找准适合的期刊,文章写作的流程、投稿和修改,文章接收后的分享和版权以及关注自己文章的影响力等方面向学生及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为大家解决了很多文章发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Henri van Dorssen先生有超过20年的国际期刊出版经验,现正领导Elsevier旗下能源类期刊的运营,包括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nergy Policy等。Dorssen先生向Author workshop学员介绍了学术期刊的运营方式及投稿流程,站在编辑的角度阐述了学术论文的金字塔结构写作逻辑:首先要论文的基石是实验数据和图表;在此之上要对试验方法,结果,讨论进行整理和总结;再往上构思结论和引言;最终确定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另外,投稿过程中Cover letter也很重要,要解释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解释投到该期刊的动机,提出为什么你认为该论文会对相关领域有大的影响等。

    下午,Elsevier Energy Connect-中国行活动,特别邀请对期刊编辑编委工作感兴趣的优秀学者参加了Future Editor Workshop, 该环节由10位科研工作者和Dorssen先生,孙岩女士在郑东图书馆圆桌会议厅召开,首先Dorssen先生介绍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首先要工作在科研一线,在其研究领域的前沿,并且是学术团体的一员;其次要有良好的出版记录,经常参加国际会议;了解前沿的一些突破并且清楚谁是做什么的;有意愿激励创新思维和新兴领域;具备良好时间管理能力和活跃的学术团体网络,还有具备外交策略,尊重他人,包容性等特质。天津大学的六位青年学者和我校的四位青年学者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过程中的投稿,审稿,编辑经验和碰到的各种问题,孙岩女士也向大家交流了如何从作者-审稿人-活跃审稿人-编委-编辑的身份递进规则和对应的必需能力。

    参加培训后,来自化工与材料学院的赵晓昱老师认为:通过这次培训,对于以后自己投稿或者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等方面有了更深理解。对于审稿人,编委,编辑,主编等身份定位有了初步了解,也对编委工作多了些理解,大部分学术编委和编辑都是一线科研工作者,有着太多的本职工作,时间非常有限,还要奉献自己的宝贵时间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做义务服务,为提升作者的论文质量做贡献,为学术传播推动科学研究发展做贡献。论文写作编辑出版是人类科学研究成果保存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科研工作者在做好科研的基础之上,也要心存积极奉献精神,为这人类知识的宝贵载体做出贡献。来自海洋与环境学院的徐文喆、张桂成、韩学凯三位老师认为:此次培训为青年教师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通过日后积累成为国际优秀期刊编辑编委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知识视野,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受益匪浅,也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机会去学习和交流,我们会把此次学习的相关信息介绍给身边的同事和同学,大家共同分享提高。